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數據質量則是監測工作的生命線,是檢測機構的生存之本。
一、嚴格執行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所謂管理體系,就是為實施質量管理,實現和達到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以最好、最實際的方式來指導實驗室的工作人員、設備及信息的協調活動,保證顧客對檢測質量滿意,把影響檢測質量的所有要素綜合在一起進行有效的連續的控制的一套合理的管理機制。
質量管理體系是檢測機構的根本,指導實驗室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任何檢測活動都必須遵守,使檢測活動不脫離質量管理體系。如環境檢測活動,從業務委托或者簽訂檢測合同→檢測項目派工→現場檢測→樣品流轉→實驗室分析→數據復核審核→編制報告→報告審核簽發→申訴整個過程都必須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執行。一旦檢測活動偏離質量管理體系時,必須進行糾正,情況嚴重時必須啟動內審,進行內部審核,查找不符合項,及時改正,并做好相關原始記錄。
在確認監測活動不符合質量或技術要求時,應糾正或采取糾正措施;在確定了潛在不符合的原因后,應采取預防措施,以減少類似情況的發生。通過實施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等持續改進質量體系。
二、制定質量管理計劃和做好質量管理總結
每年年初檢測機構應制訂年度質量管理工作計劃,將所有質量管理活動文件化,明確質量管理的目標、任務、分工、職責和進度安排等。質量管理計劃包括日常的各種質量監督活動、內部審核、管理評審、質量控制活動和人員培訓等。計劃必須詳細做到目標明確、措施具體、時間節點,具有可操作性。在檢測活動按照年初制定的計劃執行。當工作量較大,可以按月按季度半年制定更詳細具體的質量控制和管理計劃。按每月、每季、半年、全年總結質量控制和管理情況,并做好詳細記錄。必要時將質量控制結果上報質量管理部門。
三、常見的質量控制措施和質控方法
1.空白樣品(包括全程序空白、采樣器具空白、運輸空白和實驗室空白等)
2.平行雙樣分析 (包括現場平行雙樣和實驗室平行雙樣)
3.加標回收分析
4.校準曲線
5.密碼樣分析
6.標準物質(或質控樣)對比分析
7.室內互檢
8.室間互檢
9.方法比較分析
10.分析同一樣品各個檢驗結果的相關性
11.對保留樣品再檢驗。
四、質量控制與管理常見的一些做法
1.合同簽訂
在與客戶簽訂檢測合同時,應該使用質量管理體系規定的格式或要求的合同版本或受控的合同文本,不使用體系規定外的合同。對已簽訂的合同必須進行合同評審,確定合同內容是否可行,檢測內容是否有遺漏,檢測項目是否齊全,公司是否具有相應的檢測資質或出具報告的資質,項目是否需要分包等。
2.編制檢測方案
當項目確定后,在現場檢測前必須編制檢測方案,才有利于項目順利開展,提高檢測質量。一般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或其他驗收監測都會預先編寫驗收監測方案,并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局審批,通過審批后再開展現場監測,目前大部分環保局都不審批監測方案了,由檢測機構編好后直接現場檢測。隨著新修訂的《建設項目管理條例》發布,企業驗收監測由企業自行組織,一般環保局不再審批監測方案。對于不強制要求編制檢測方案的項目,檢測機構可以編寫一份簡單的檢測方案,或者是做一個簡單的項目檢測安排,換句話說就是列一個檢測工作清單,務必詳細、周到、完全,不漏項。比如說要開展幾個地表水斷面采樣,可以預先列出斷面數量,斷面名稱、采樣頻次、采樣時間、檢測因子,需要準備多少個采樣瓶、什么類型的采樣瓶,準備什么類型保護劑、保護劑用量,采樣人員多少人,那些人參加,交通車等做一個預案,做好詳細的安排,在現場檢測時才能做到有條不紊,影響監測質量。假如要去監測一臺鍋爐,一般要預先了解鍋爐型號、規格、燃料類型及用量、廢氣處理情況,預計監測斷面設置、檢測因子,確定需要攜帶那些儀器,人員安排,還需要準備的其他必須品如濾筒、原始記錄紙等,儀器采樣的校準及檢查等。
3.人員:監測人員(監測測試人員、現場采樣人員)持證上崗,實習員必須由持證上崗人員帶領。采樣和實驗室分析設專人負責,監測數據有專人負責審核。有的地方沒有要求持證上崗的,需要至少一位熟練人員帶領。
4.設備:監測過程中使用的儀器設備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技術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明細目錄》里的儀器設備,經計量檢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內;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明細目錄》里的儀器設備,校準合格并在有效期內使用。特別是一些常用儀器要及時校準,如聲級計使用前后要校準;一些經常在野外作業的儀器做好維護,如大氣采樣器進行流量校準,檢查儀器是否能夠正常作業;實驗室常用的儀器如天平等要經常檢查是否水平,分光光度計波長是否跑偏,不常用的儀器要定期維護如TVOC。
5.監測時的工況調查:現場監測期間,項目生產、環保設施運行正常,生產負荷滿足現場監測要求。特別要注意部分特殊設備,如鍋爐對負荷有單獨要求,水泥生產企業和生活垃圾發電等對負荷有特別要求。
6.現場檢測
如何獲取有代表性的數據,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和精確度,現場檢測顯得至關重要,現場涉及到監測點位的布設、采樣時間確定、樣品采集、樣品保存和運輸等。環境檢測結果是否準確,最關鍵的環節就是現場采樣。如何獲取有代表性的檢測結果,首先必須嚴格執行環境監測技術規范,按照規范采集樣品如《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水質采樣技術指導》《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測技術規范》《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等。其次采取必要的現場質量控制措施如現場空白樣、現場平行樣、密碼樣、運輸空白,全程序空白等,對于一些能夠現場測定的項目如pH、溶解氧等盡可能現場測定。一般來說室內分析受環境影響比較大的項目建議采集現場空白樣品,例如地表水中的石油類,環境空氣中的氯化氫等。一般水質樣品采樣過程中采集10%的平行樣,10%的密碼樣。同時要密切關注周邊環境的變化,做好詳細的現場記錄。例如地表水采樣時注意檢查采樣斷面附近是否有排污口,或者是否有其他河流、小溪匯入。在有組織廢氣集中排放源監測時特別要關注工況、燃料、風機風量、燃燒方式等重要信息,而且應做好詳細記錄,必要時進行拍照或攝像保存。
在采樣和分析過程中關鍵環節拍攝照片或攝像,比如污染糾紛、執法監測、一些水樣異?;驒z測結果異常的情形也要拍照或攝像。
7.實驗室分析
一般水質實驗室分析加做10%的平行樣;加做10%的密碼樣;對有標準樣品或質量控制樣品的項目,分析加做10%的質控樣;對無標準樣品或質量控制樣品的項目,且可進行加標回收測試的,同時加做10%加標回收樣品分析。
8.數據分析
環境檢測結果嚴格執行三級審核,每一步嚴格把關,認真審核,及時發現問題。在報告外發后,及時進行客戶跟蹤回訪,受理申訴和抱怨。
來源:環境監測實戰